【聯合晚報╱記者王彩鸝╱台東報導】
全縣58位英語師 僅2人正式
 |
偏鄉英語教師難找,多數是多校共聘代理「巡迴教師」,老師需付出更多心力和學生培養感情。 記者王彩鸝/攝影 |
|
偏鄉資源不足,政府派出巡迴醫療車、巡迴圖書館,連英語老師也是「巡迴」的,必須從山之巔、海之濱往返兩三所學校教英語,交通津貼只以公車票計算,老師一年只領十個月薪水,每月還得倒貼兩三千元油資;這學期台東一所偏鄉學校三次招募老師都乏人問津,最後只能聘到沒有教師證的英語教師。
教育部2009年5月公布「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改善方案」,訂出代理教師比率控制在10%以下、開正式缺聘足國小英語合格教師等目標。
但是,四年過去了,偏鄉英語教師荒未見改善,城鄉差距更日益嚴重。台北市、新北市都有外師進入小學校園,部分都會小學甚至天天上英語課;但台東縣全縣92所小學,卻只有58位英語教師,其中56位是一年一聘的代理老師或只能領鐘點費的代課教師。台東溫泉國小校長吳正成憂心說,因為少子化,台東未來五年都不會開出正式教師缺。
在東河國小和都蘭國小擔任英語巡迴教師的劉美君,談起老師一年一換對偏鄉孩子的心靈傷害,不禁紅了眼眶。她說:「孩子會認為妳待一年就走,何必跟妳建立情感,不願意把心掏出來,而是把心封起來。」
直到三年前,參與台東英語教育實驗的四年方案,劉美君才有機會在兩所學校連續任教四年,和學生漸漸培養感情,建立互信關係,她上課不趕進度,「讓每個學生都學會,比老師教完更重要。」一年後,劉美君發現原本學習不積極的孩子,會主動要求老師給回家功課,下課鐘聲響時,小朋友還會捨不得地問:「怎麼這麼快就下課了?不是才過十分鐘嗎?」
劉美君指出,只要給偏鄉孩子足夠的關懷,給他有「學會」的經驗,甚至讓每個孩子都有考100分的機會,孩子就會有明顯的進步。現在她教的班級,沒有小朋友需要做補救教學。
說起偏鄉學習落差,在紅葉國小和桃源國小任教的代理英語巡迴教師林若蕎心疼地說,有個學生常沒作業,後來才知道他家裡只有一張桌子,哥哥、妹妹要輪流使用。
林若蕎說,偏鄉的家長也沒時間指導回家作業,她只好利用課餘時間,讓學生在學校把作業做完。
有專職老師的陪伴,對孩子的學習較有利。台東大學助理教授陳佩玲指出,學習英語有兩個「放棄潮」,一個在小五,一個在國二,台灣要推展國際化的英語教學,得先從如何學生不放棄學英語做起。
校長怒:請給偏鄉公平教育資源
【記者王彩鸝/台東報導】
「請給偏鄉符合公平正義的教育資源!」台東縣國小英語輔導團召集人吳正成不平的說,台北都會孩子有的天天上英語課,台東的孩子卻一周只上一到兩節英語課,九成以上英語老師都是代理代課,英語教育的M型化,政府應負最大責任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